<dd id="jf096"></dd>

    給家長的五個建議

    來源:小學部     作者:賈中軍    發(fā)布時間:2006-09-07

     

    給家長的五個建議
     ――潮陽實驗學校第五期“家長學校”家教講座提綱
    賈中軍
    (二○○四年十二月)
    尊敬的各位家長:
      我們潮陽實驗學校自辦學以來,始終把提供優(yōu)質教育和優(yōu)質服務,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作為我們辦學的追求。由于得到了各位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學校走上了跨越式的發(fā)展道路。去年,我校相繼通過了廣東省十佳民辦學校、廣東省一級民辦學校和全國先進民辦學校的評估,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民辦學校的樣板。今年開學以來,我們學校進一步明確了辦學思路:扎扎實實地抓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扎扎實實地抓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堅持走依靠提升質量來發(fā)展學校的道路。
      今天,我們邀請各位家長來到學校,一方面是為了讓你們能更全面地、直接地了解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和你們的孩子在學校學習和成長情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促進我校的所有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我們還要和你們共同商討如何教育孩子的一些問題。借此機會,我想就家庭教育問題給大家提五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不要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對子女都有很高的期望,他們往往把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從孩子一生下就開始設計教育構想。中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更為迫切。今天在坐的各位家長不惜花比公辦學校多幾倍的錢,把孩子送到我們學校,也正反映了你們希望盡自己的能力讓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長大能有大的出息,你們這樣做無疑是很明智的。但我在這里要建議各位家長: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不可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三者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俗話說:“家庭是孩子出生后進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huán)境、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最早的、是深刻的。我國古代的《三字經》里“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的意思和“孟母三遷”的故事都反映了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是十分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在孩子面前都應注意自己的言行,都應關注孩子的品行。
      第二個建議:要特別重視對孩子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塑造
      我們的孩子如果能夠既成人又成才那是最理想的。即使成不了才,也應讓他們成人。一方面,如果人的思想品德出了問題,那么這既是社會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另一方面,只有行為習慣好,才能保證學習好。因此,我們學校辦學理念中有這樣一條“做人為先,德育為首”。建校以來,我們始終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培養(yǎng)學生文明的行為習慣、勤勞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家庭教育更應把重點放在品德教育、習慣培養(yǎng)和人格塑造上,因為家長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不是所有家長都能輔導學生的學習,但所有家長都能教育孩子如何做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著名教授、商學院院長陳心剛先生是世界著名學者。陳先生回憶他成長道路時,他認為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小時候父親的教育。陳先生的父親經常同他下棋,這位非常慈祥溫和的父親確從不許兒子悔棋,他是有意識的,其目的是教育孩子做事要講規(guī)則。因此,陳先生從小就知道人的行為要守規(guī)范,從小就培養(yǎng)自制力,遵守紀律和公德,并養(yǎng)成習慣。中國有句俗語:“沒有規(guī)距,不成方圓”。
      1993年,中日兩國近百名11歲-16歲少年,聯合在內蒙古開展了一次草原探險野營活動。組織者要求,孩子們須負重步行,自己安排食宿。然而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整個活動表明,中國的孩子們意志薄弱,生活能力差,環(huán)境意識也弱。他們不懂做飯,也不肯做飯,垃圾亂扔,借故解除“包袱”,稍有不適就坐車吃小灶。而日本的孩子們,都能夠很好的照顧自己和幫助別人,爭著做飯,在草叢里發(fā)現鳥蛋就用樹枝圍起來以示保護,生病了也堅持負重步行,說是一定要經受住考驗。兩國少年的鮮明對比,使日方的一位組織者狂傲地斷言:“你們這一代人,不是我們的對手!”日人此言,雖下結論太早,但冷靜想想,的確讓人“憂從中來”,從中反映我們家庭教育在孩子品質培養(yǎng)中的嚴重不足。
      在品德培養(yǎng)方面主要應抓以下幾點:
      1、在家庭里,家長要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起身、學習、用餐、就寢等要有規(guī)律)。
      2、要在待人接物中培養(yǎng)孩子尊重別人、懂得禮儀、孝敬長輩(給客人或家長讓座、泡茶、盛飯,不影響大人休息等)。
      3、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要對家庭、社會負責任,做事要有責任心(舉例:我國古代“孔融讓梨”的故事,雖然是美德,但也值得思考;美國的母親分梨是看誰做完了事,誰才能得到梨,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意識)。
      第三個建議: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
      學生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又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主要內容。我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個道理,那就是:實實在在地抓教學,靠高質量來打造學校的品牌,迎得家長和社會的承認。
      當孩子在家里的時候,家長也要重視他們的學習,當然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務應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要培養(yǎng)孩子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孩子到家后,應先做作業(yè),做完作業(yè)才可以玩。學的時候,就要學得扎實;玩的時候,就要玩得痛快。
      2、要培養(yǎng)孩子專心學習的習慣。孩子在讀書、做作業(yè)時,不要讓他們看電視、聽大人談事、吃零食、玩東西等。
      3、要養(yǎng)成多看課外書的習慣。現在是信息時代,知識不斷更新,學生僅僅讀好課本是不夠的,要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
      4、要培養(yǎng)提問題的習慣。孩子在觀察中、讀書中總愛問“為什么?”,這是好奇心的表現,做父母的要加以愛護,并能因勢利導地引導他們通過查資料、再觀察、積極思考等方式加以解決,而不能嫌煩。很多事實表明,只有善于提出問題的人以后才會有所創(chuàng)造。
      第四個建議:要培養(yǎng)孩子勤勞節(jié)儉的品質
      在我們學校就讀的學生,一般都是來自富裕家庭,這些孩子都是很幸福的。但富裕家庭的孩子也容易養(yǎng)成懶惰和攀比的不良習慣,人一旦養(yǎng)成了這種的習慣,哪怕再多的財產也不夠他揮霍。中國有條古訓: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當前也流行一句話:再窮不能窮了學校,再富也不能富了孩子。因此,我們這樣的家庭更要培養(yǎng)孩子勤勞和節(jié)儉的品質。
      美國汽車業(yè)巨子福特,在上小學時,學習成績并不優(yōu)秀,但他十分喜歡手工勞動。他在6歲時就有一個工具箱,里面有螺絲刀、小鐵錘等多種工具。他時常跑到自己家的農場里把機器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又能把它們組裝起來。他在課堂上經常拆裝自己的手表。對于福特的這一興趣,其父母因勢利導,還帶他去見識蒸汽機(1876年夏13歲)。后來他成了世界汽車業(yè)巨子。
      全球最大的連鎖旅館創(chuàng)始人希爾頓(美),在他還沒到上小學的年齡時,就開始給他父親打工掙錢。小的時候,主要是割草、喂牲口和搞衛(wèi)生,13歲起幫父親做商店的助理店員。在勞動中,希爾頓學會了經營和創(chuàng)業(yè),最終成為世界旅館業(yè)的巨人。
      中國的家長一般都喜歡孩子在學習文化課之外能去學鋼琴、學繪畫等,不重視勞動教育。據有關方面對各國小學生每日家務勞動時間的統計:美國為72分鐘,韓國為42分鐘,法國為36分鐘,英國為30分鐘,而中國只有12分鐘。德國的法律規(guī)定:孩子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餐具,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要擦汽車和菜園翻地;16-18歲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與之比起來,我們身邊的孩子未免被嬌寵得過了頭。
      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勞動的意識和習慣:自己的房間自己打掃,自己的小衣服自己洗,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玩具等自己整理,要幫助家長做做飯、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勞動。
      孩子在勞動中能體會父母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能培養(yǎng)愛父母的情感和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相互攀比的節(jié)儉品質。在勞動中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能力、鍛煉意志和吃苦精神。
      第五個建議:家庭教育要講究藝術
      1、要有民主的思想:家長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使用高壓政策。
      2、要做到教育的一致性:家庭與學校、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配合。
      3、要多鼓勵、賞識:不要總拿別的孩子的長外與自己孩子的短處比,要鼓勵、引導。
      4、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自己的言行要有教育性,家庭環(huán)境要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上一篇:[文章轉載]談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下一篇:[文章轉載]懂得尊重與欣賞他人

    在线播放国产不卡免费视频,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99re6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亚洲中字第二区av
    <dd id="jf096"></dd>